Skip to content
目 录

JavaScript - Promise

Promise 的含义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

所谓 Promise,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从语法上说,Promise 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Promise 对象有以下两个特点:

  •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Promise 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 rejected(已失败)。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这也是 Promise 这个名字的由来,它的英语意思就是“承诺”,表示其他手段无法改变。
  • 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从 pending 变为 fulfilled 和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状态就凝固了,不会再变了,会一直保持这个结果,这时就称为 resolved(已定型)。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你再对 Promise 对象添加回调函数,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这与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点是,如果你错过了它,再去监听,是得不到结果的。

有了 Promise 对象,就可以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避免了层层嵌套的回调函数。此外,Promise 对象提供统一的接口,使得控制异步操作更加容易。

Promise 也有一些缺点。

  • 首先,无法取消 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 其次,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
  • 第三,当处于 pending 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基本用法

ES 6 规定,Promise 对象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 Promise 实例。

下面代码创造了一个 Promise 实例。

javascript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some code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Promise 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 resolvereject,它们是两个函数。

resolve 函数的作用是,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成功”(即从 pending 变为 resolved),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reject 函数的作用是,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失败”(即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Promise 实例生成以后,可以用 then 方法分别指定 resolved 状态和 rejected 状态的回调函数。

javascript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 success
}, function(error) {
  // failure
});

then 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回调函数是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变为 resolved 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是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变为 rejected 时调用。这两个函数都是可选的,不一定要提供。它们都接受 Promise 对象传出的值作为参数。

下面是一个 Promise 对象的简单例子。

javascript
function p()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我立马执行...");
        resolve("执行成功回调 then...");
        console.log("虽然在 resolve 之后,但我也立马执行...")
    });
}

p().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console.log("我在 then 之前执行...");
我立马执行...
虽然在 resolve 之后,但我也立马执行...
我在 then 之前执行...                 
执行成功回调 then...  

上面代码中,p 方法返回一个 Promise 实例,表示输出几句话以后才会发生的结果。当 Promise 实例内部所有逻辑执行完,回调 resolve 函数,使得 Promise 对象的状态从 pending 变为 fulfilled ,即已经 resolved,此时就会触发 then 方法绑定的回调函数。

  • Promise 新建后立即执行,所以首先输出的是 我立马执行...
  • then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将在当前脚本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才会执行,所以 执行成功回调 then... 最后输出

TIP

简单来说,在 Promise 内部定义了一系列逻辑操作,这些操作会在 resolvereject 函数之前执行 (不管 resolvereject 是否代码在前),因为这两个函数会根据这些逻辑执行的结果看是成功还是出错了,分别执行。此时只是改变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并将结果或是错误传出去,交由具体的回调函数执行。这里如果只执行 p(),那么 resolve 在改变 Promise 状态后就停止了,因为没指定成功后的操作,所以结束当前操作。

这就很明显,有个操作需要等结果要进一步处理,但是我又不想等了。在不影响后面逻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 Promise 将这个操作的处理过程押后,异步等待这个操作执行完再处理,转而继续执行主逻辑,提高了效率。

下面是一个用 Promise 对象实现的 Ajax 操作的例子。

javascript
const getJSON = function(url) {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const handler = function() {
      if (this.readyState !== 4) {
        return;
      }
      if (this.status === 200) {
        resolve(this.response);
      } else {
        reject(new Error(this.statusText));
      }
    };
    const client = new XMLHttpRequest();
    client.open("GET", url);
    client.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r;
    client.responseType = "json";
    client.setRequestHeader("Accept", "application/json");
    client.send();

  });

  return promise;
};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json) {
  console.log('Contents: ' + json);
}, function(error) {
  console.error('出错了', error);
});

上面代码中,getJSON是对 XMLHttpRequest 对象的封装,用于发出一个针对 JSON 数据的 HTTP 请求,并且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需要注意的是,在 getJSON 内部,resolve 函数和 reject 函数调用时,都带有参数。

如果调用 resolve 函数和 reject 函数时带有参数,那么它们的参数会被传递给回调函数。reject 函数的参数通常是 Error 对象的实例,表示抛出的错误;resolve 函数的参数除了正常的值以外,还可能是另一个 Promise 实例,比如像下面这样。

javascript
let storeElephant = () =>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return resolve(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
        return resolve(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第三步,把冰箱门带上...");
            return resolve("大哥,搞定!");
        }))
    }))
})

storeElephant().then(value => console.log(value));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
第三步,把冰箱门带上...
大哥,搞定!

TIP

一般来说,调用 resolvereject 以后,Promise 的使命就完成了,后继操作应该放到 then 方法里面,而不应该直接写在 resolvereject 的后面。所以,最好在它们前面加上 return 语句,这样就不会有意外。

链式调用

then()

Promise 实例具有 then 方法,也就是说,then 方法是定义在原型对象 Promise.prototype 上的。它的作用是为 Promise 实例添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前面说过,then 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 resolved 状态的回调函数,第二个参数是 rejected 状态的回调函数,它们都是可选的。

then 的语法为:

javascript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json) {
  return json.post;
}).then(function(post) {
  // ...
});


// 箭头函数的写法
getJSON("/post/1.json").then(
  post => getJSON(post.commentURL)
).then(
  comments => console.log("resolved: ", comments),
  err => console.log("rejected: ", err)
);
javascript
let fun = () => new Promise(resolve => {
    resolve(1);
})

fun().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return value;
})
.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1);
    return value + 1;
}).then(value => console.log(value + 1));
1
2
3

采用链式的 then,可以指定一组按照次序调用的回调函数。这时,前一个回调函数,有可能返回的还是一个Promise对象(即有异步操作),这时后一个回调函数,就会等待该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才会被调用。

catch()

Promise.prototype.catch() 方法是 .then(null, rejection).then(undefined, rejection) 的别名,用于指定发生错误时的回调函数。

javascript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posts) {
  // ...
}).catch(function(error) {
  // 处理 getJSON 和 前一个回调函数运行时发生的错误
  console.log('发生错误!', error);
});

上面代码中,getJSON() 方法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如果该对象状态变为 resolved,则会调用 then()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如果异步操作抛出错误,状态就会变为 rejected,就会调用 catch()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处理这个错误。另外,then()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如果运行中抛出错误,也会被 catch() 方法捕获。

javascript
let fun = () => new Promise(resolve => {
    resolve(1);
})

fun().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throw new Error('test');
})
.catch(error => {
    console.log("出错了!")
    console.log(error);
});
1
出错了!                                              
Error: test                                           
    at xxx/xxx/test.js:7:11

一般来说,不要在 then() 方法里面定义 Reject 状态的回调函数(即 then 的第二个参数),总是使用 catch 方法。

finally()

finally() 方法用于指定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状态如何,都会执行的操作。该方法是 ES 9 引入标准的。

javascript
promise
.then(result => {···})
.catch(error => {···})
.finally(() => {···});

上面代码中,不管promise最后的状态,在执行完 thencatch 指定的回调函数以后,都会执行 finally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服务器使用 Promise 处理请求,然后使用 finally 方法关掉服务器。

javascript
server.listen(port)
  .then(function () {
    // ...
  })
  .finally(server.stop);

finally 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这意味着没有办法知道,前面的 Promise 状态到底是 fulfilled 还是 rejected。这表明,finally 方法里面的操作,应该是与状态无关的,不依赖于 Promise 的执行结果。

allSettled

有时候,我们希望等到一组异步操作都结束了,不管每一个操作是成功还是失败,再进行下一步操作。但是,现有的 Promise 方法很难实现这个要求。

Promise.all() 方法只适合所有异步操作都成功的情况,如果有一个操作失败,就无法满足要求。

javascript
const urls = [url_1, url_2, url_3];
const requests = urls.map(x => fetch(x));

try {
  await Promise.all(requests);
  console.log('所有请求都成功。');
} catch {
  console.log('至少一个请求失败,其他请求可能还没结束。');
}

上面示例中,Promise.all() 可以确定所有请求都成功了,但是只要有一个请求失败,它就会报错,而不管另外的请求是否结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ES 11 引入了 Promise.allSettled() 方法,用来确定一组异步操作是否都结束了(不管成功或失败)。所以,它的名字叫做”Settled“,包含了”fulfilled“和”rejected“两种情况。

Promise.allSettled() 方法接受一个数组作为参数,数组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并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只有等到参数数组的所有 Promise 对象都发生状态变更(不管是 fulfilled 还是 rejected),返回的 Promise 对象才会发生状态变更。

javascript
const promises = [
  fetch('/api-1'),
  fetch('/api-2'),
  fetch('/api-3'),
];

await Promise.allSettled(promises);
removeLoadingIndicator();

上面示例中,数组 promises 包含了三个请求,只有等到这三个请求都结束了(不管请求成功还是失败),removeLoadingIndicator() 才会执行。

该方法返回的新的 Promise 实例,一旦发生状态变更,状态总是 fulfilled,不会变成 rejected。状态变成 fulfilled 后,它的回调函数会接收到一个数组作为参数,该数组的每个成员对应前面数组的每个 Promise 对象。

javascript
const resolved = Promise.resolve(42);
const rejected = Promise.reject(-1);

const allSettledPromise = Promise.allSettled([resolved, rejected]);

allSettledPromise.then(function (results) {
  console.log(results);
});
// [
//    { status: 'fulfilled', value: 42 },
//    { status: 'rejected', reason: -1 }
// ]

results 的每个成员是一个对象,对象的格式是固定的,对应异步操作的结果。

javascript
// 异步操作成功时
{status: 'fulfilled', value: value}

// 异步操作失败时
{status: 'rejected', reason: reason}

成员对象的 status 属性的值只可能是字符串 fulfilled 或字符串 rejected,用来区分异步操作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是成功(fulfilled),对象会有 value 属性,如果是失败(rejected),会有 reason 属性,对应两种状态时前面异步操作的返回值。

TIP

类似的几个有 allany 方法,和 allSettled 方法类似,只是对应情况不同。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 等价于下面的写法。

javascript
Promise.resolve('foo')
// 等价于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foo'))

Promise.resolve() 方法的参数分成四种情况。

(1)参数是一个 Promise 实例

如果参数是 Promise 实例,那么 Promise.resolve 将不做任何修改、原封不动地返回这个实例。

(2)参数是一个 thenable 对象

thenable 对象指的是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比如下面这个对象。

javascript
let thenable = {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42);
  }
};

Promise.resolve() 方法会将这个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然后就立即执行 thenable 对象的 then() 方法。

javascript
let thenable = {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42);
  }
};

let p1 = Promise.resolve(thenable);
p1.then(function (value) {
  console.log(value);  // 42
});

上面代码中,thenable 对象的 then() 方法执行后,对象 p1 的状态就变为 resolved,从而立即执行最后那个 then()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输出 42。

(3)参数不是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或根本就不是对象

如果参数是一个原始值,或者是一个不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则 Promise.resolve()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resolved

javascript
const p = Promise.resolve('Hello');

p.then(function (s) {
  console.log(s)
});
// Hello

上面代码生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的实例 p。由于字符串 Hello 不属于异步操作(判断方法是字符串对象不具有 then 方法),返回 Promise 实例的状态从一生成就是 resolved,所以回调函数会立即执行。Promise.resolve() 方法的参数,会同时传给回调函数。

(4)不带有任何参数

Promise.resolve() 方法允许调用时不带参数,直接返回一个 resolved 状态的 Promise 对象。

所以,如果希望得到一个 Promise 对象,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直接调用 Promise.resolve() 方法。

javascript
const p = Promise.resolve();

p.then(function () {
  // ...
});

上面代码的变量 p 就是一个 Promise 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立即 resolve() 的 Promise 对象,是在本轮“事件循环”(event loop)的结束时执行,而不是在下一轮“事件循环”的开始时。

javascript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three');
}, 0);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two');
});

console.log('one');

// one
// two
// three

上面代码中,setTimeout(fn, 0) 在下一轮“事件循环”开始时执行,Promise.resolve() 在本轮“事件循环”结束时执行,console.log('one') 则是立即执行,因此最先输出。

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reason) 方法也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该实例的状态为 rejected

javascript
const p = Promise.reject('出错了');
// 等同于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ject('出错了'))

p.then(null, function (s) {
  console.log(s)
});
// 出错了

上面代码生成一个 Promise 对象的实例 p,状态为 rejected,回调函数会立即执行。

Promise.reject() 方法的参数,会原封不动地作为 reject 的理由,变成后续方法的参数。

javascript
Promise.reject('出错了')
.catch(e => {
  console.log(e === '出错了')
})
// true

上面代码中,Promise.reject() 方法的参数是一个字符串,后面 catch() 方法的参数 e 就是这个字符串。

Promise.try()

javascript
try {
  database.users.get({id: userId})
  .then(...)
  .catch(...)
} catch (e) {
  // ...
}

上面这样的写法就很笨拙了,这时就可以统一用 promise.catch() 捕获所有同步和异步的错误。

javascript
Promise.try(() => database.users.get({id: userId}))
  .then(...)
  .catch(...)

事实上,Promise.try 就是模拟 try 代码块,就像 promise.catch 模拟的是 catch 代码块。